近日,东海农商银行被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评为“2021 年度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先进单位”。近年来,该行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明晰“理念、标准、服务、机制”导向,不断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普惠金融之路。
坚持支农支小,提升战略引领力
建立并不断完善“战略—制度—考核”一体化的支农支小架构,形成“专注支农支小”联动局面。
将支农支小写入章程,在全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支农支小路径,并单独制定《支农支小发展战略规划》,设定支农支小各项目标任务。从党委会层面统一思想,确保心无旁骛、力出一孔,把精力留给小客户;从董事会层面做好制度约束,审慎发放10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尤其是3000万元以上的大额贷款需经董事会审议;从行长室层面抓好贯彻执行,在年度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及考核大纲中加大资源倾斜,单列小微贷款投放计划,横向设立存量贷款维护和增量贷款考核指标,纵向设立日均和户数两个维度,并在贷款户数上拉高考核标杆,取消500万元以上贷款绩效计提,并且不纳入支行的考核口径。截至2022年6月末,户均贷款余额仅为17.7万元,支农支小战略定位得到充分体现。
坚持联合联动,提升资源聚合力
在多方协同联动上持续发力,深化合作保障机制,凝聚普惠金融发展动力和资源合力。
政银联动,由助力向融合转变。积极参与“政银企”对接会,通过拓展信息渠道、研究政府政策导向、对接企业相关信息等,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加强与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农业农村局等党政部门合作,协同推进“富民兴村担保贷款”“星级志愿模范贷”“工会贷”、农户小额普惠信用贷款等投放工作,凝聚普惠金融发展动力和资源合力。
上下联动,由组织向协同转变。常态化推进走访营销工作,班子成员除切实抓好组织推动、督导推进和调研外,牵头参与实地走访工作,明确每人包片营销工作;开展“送清凉”“暖心行动”等活动,对走访营销需要配备的防暑等物品做到及时配备到位;组织员工家访及员工家属联谊会,取得员工家属对走访营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充分发挥“惟实惟先、善做善成”的团队精神,将“以人为本”的家文化和“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相结合,协同推进普惠金融工作落地生根。
条线联动,由服务向赋能转变。以“部门为支行服务、全行为客户服务”为理念,总行相关部门常态深入营销,按周集中会办支行反映的问题,对营销建议逐一梳理,整改到位;优化审批链条,简化审批材料及业务手续,畅通授信受理渠道,提升流转效率。通过部门联动加大科技、组织、保障要素,为普惠金融扩面工作提供内在动力支撑。
坚持便民惠民,提升普惠驱动力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的工作部署,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做好各项降费让利政策的落地执行。
延期还本落实应续尽续。通过规范流程,明确支行及部门职责,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的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抽贷、断贷、压贷,积极通过展期、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全力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截至2022年6月末,全行累计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贷款2280户、10.56亿元。同时,充分运用提前授信、贷款年审等方式,缩短企业续贷时间间隙,确保有续贷需求的客户应续尽续。
减费让利降低融资成本。对贷款定价实行精细化管理,根据不同客户给予不同幅度利率优惠,最低降至LPR。优化利率优惠审批流程,下放抵押贷款议价权至支行,最低可执行4.5%,有效降低普惠类贷款融资成本。同时,积极争取各类补贴资金,与县总工会对接,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主按照5000元/户进行利息补贴;推广“小微贷”“苏农贷”“苏科贷”等政银担合作专项信贷产品,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1年以来,全行普惠型小微企业加权平均利率下降64个BP,实现对小微企业利息优惠达2600万余元,降成本目标有效落地。
尽职免责推动敢贷愿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行“尽职免责”机制。允许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不良率容忍度较全部贷款提高3个百分点,并提高首贷业务不良率容忍度。设定“十条责任底线”负面清单,解除信贷人员恐贷、惜贷的“思想包袱”。提高责任认定效率,按季开展逾期贷款责任认定,只要不存在负面清单中“不得免责”情形的,无论金额大小,一律予以免责,营造“敢贷、愿贷、能贷”的良好氛围。2022年上半年,小微企业到期逾期贷款尽职免责563人次、1530万元,免责金额占比96.99%,免责人次占比99.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