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农商银行着力打造“互联网+普惠金融”
近年来,盱眙农商银行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着力实施“普惠金融”工程,通过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借助金融科技赋能,加快构建“互联网+普惠金融”平台,并通过平台数据的整合来推动实现极简式、普惠式的移动信贷服务。2018年6月,普惠金融平台孕育而生的“都梁e贷”正式上线。一年多的运行,盱眙全辖已有29996人完成了“都梁e贷”的注册,累计发放信贷资金2.51亿元,这正是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的生动表现和具体实践,也是为助力乡村振兴、贷动县域发展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
“985”高标准铺筑“快速路”
普惠金融平台的成功打造离不开“阳光信贷”这个关键因素。自2017年以来,不管市场如何变化,盱眙农商银行始终将“阳光信贷”工程作为开年“一号工程”来做,并按季度开展阳光季检活动,目的就是通过日积月累的走访建档,确保数据实现动态更新、合理给予客户授信额度。
在具体实践上,该行以村为单位划分区域网格,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走访网络体系,每一个区域网格配备一名专职客户经理,公布服务区域客户经理姓名、联系方式、服务区域、监督电话、服务承诺。通过走到村间田头、走进农户家庭,收集“一手”信息,重新核实调整农户的户籍、财产、经营、收入等信息,梳理最新的农村结构,摸清客户的信贷需求和客户的群体分类。目前,该行对全辖农村区域已完成254个村、居委会的“阳光信贷”授信工作,覆盖面达100%,农户总建档户达12.21万户,建档面90%;用信户47360户,用信金额133.45亿元,用信率58.59%。超额实现了覆盖面90%、建档面80%、用信面50%的“985”标准,这份沉甸甸的数据为普惠金融平台的建设注入鲜活血液。
“门外汉”四个月啃下“硬骨头”
基础数据有了,关键还要靠科技系统支撑。作为一家传统银行转型想要“弯道超车”,首先要学会当一个“跟跑者”。为此,盱眙农商银行由行长率队带领风险、信贷、电子银行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前往亳州药都农商行取经学习,围绕大数据平台建设及产品研发进行深入交流,着重了解基于大数据平台自主研发的贷款产品应用和推广情况。
经验有了,该行果断出手,抽调3名业务精英单独成立研发小组,明确目标任务、人员分工和时间安排,并会同项目开发方10余名优秀研发人员,投入“每周7天,朝8晚9”的封闭式研发。
历时4个多月,通过明确客户群体划分、管护权分配规则和业务流程图,建立了基于“阳光信贷”、人行征信等数据完善准入、评级、定价和贷后四类模型,实现在线抓取人脸信息和图片采集功能,“都梁e贷”的原始样本总算落地生根。
“破孤岛”多部门实现“大联动”
要想让产品更具精准性、辐射面不断扩大、更好地服务城乡百姓,自身的数据还不够准确,还不能实现普惠性的目标,必须将政府部门的大数据整合进来。多年来,盱眙农商银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服务地方的“初心”不改,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既赢得了“口碑”,又赢得了县委、县政府的信任,得到党委政府和部门的鼎力支持。在县级政府层面,成立了县人社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等12家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小组,明确要求各成员单位任务分工,要求各单位明确经办人员和数据提供方式,确保数据有效性,一系列的举措为政府数据开发利用创造了非常难得的条件。为进一步帮助该行做强做大,该县还逐步将城乡社保、医疗、工商等多种涉及民生经济的数据接入到普惠金融平台,推动普惠金融平台迈上新台阶,打造富有盱眙特色的“智慧金融”名片,实现“都梁e贷“的精准画像,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渗透率。
如今,在盱眙,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普惠金融平台带来的金融发展“红利”,一改过往线下走马路申贷办贷的方式,逐步通过“都梁e贷”实现线上“指尖掌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