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农商银行:坚持践行普惠金融 打造支付“绿色通道”
淮安农商银行始终坚持践行普惠金融社会责任,坚守“支付为民”初心使命,围绕“银行优服务,群众少跑腿”目标,着力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推广工作,构建“营业网点+金融服务点+电子银行+人员”“四位一体”服务网络,全力打通乡村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全行原有356个金融综合服务站,2020年,对其中181个进行升级改造,其中,升级2个为普惠金融智能服务点、54个为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125个为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截至2020年年末,181个普惠金融服务点全年累计办理各类业务6万笔、金额11933万元;其余175个金融综合服务站全年累计办理各类业务46万笔、金额61435万元,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惠及辖内近18万农村居民,真正做到“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
精心组织、全面布局,
打通推进工作“堵点”
一是科学设点覆盖。淮安农商银行坚持以保障农村支付服务可得性、满足群众金融需求为着力点,科学规划服务站布点。截至目前,已建成的金融服务点,实现了辖内乡镇全覆盖。这些布设在村部、村超市等主要位置的服务站点,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百米”的前哨和堡垒作用,真正成了让村民办理业务少跑腿的“家门口的银行”。二是扎实有序推进。针对规范要求,全行从行党委层面,明确2021年年末达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占比达100%、活跃率不低于60%的提档升级推进目标。此外,以“金融服务+党建服务+益农服务”为特色,在为农户办理取款、转账、社保卡查询等业务的同时,还充分发挥站点优势,定期邀请服务点负责人参与对农户的授信工作。2020年全年,通过各服务站点,有效完成近1.7万户农户的预授信、授信金额约14.5亿元。三是强化责任担当。总行相关条线部门明确专人配合落实推进工作,责任到人、惩罚到人。截至2020年年末,已完成181个普惠金融站点改造,全面完成金融服务点占比不低于40%的总体计划目标。同时,定期在服务点组织开展残损币兑换、防诈骗、人民币反假、防范非法集资等宣传活动,有效提升农民金融知识水平,进一步消除金融服务盲区,打造良好农村金融环境。
优化布局、完善机制,
化解基层管理“难点”
存量商户分层分类管理。按照智能点、综合点、支付点的功能定位,实行差异化错位建设与管理。智能点以离行自助区、分理处为建设对象,配备存取一体机、STM、社保卡自助制卡机等多功能设备,同时选择业务骨干参与服务指导。综合点以优质特约商户为服务对象,配备多媒体终端、保险柜等设备。支付点以普通特约商户为服务对象,配备智能POS机、A类点钞机等基础设备,有效满足多元化客户需求。
因地制宜严格新商户准入。深度融合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场景需求,优先选择快递代收点、福利彩票店、移动营业厅等集镇街道或行政村的优质商户入驻,契合办理水、电、话费及新农保缴费等各类业务,以“普惠+便民”为宗旨服务辖区农户。
谋求商户纵深合作。按批次有序推进各类普惠金融服务点提质升级。针对月交易量低于30笔的商户,由支行管户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对连续3个月交易量未达要求的商户,启动退出机制。此外,为有效提升服务点的管理水平,2020年10月,通过对服务点在交易量、业务种类、服务评分等维度进行评比筛选,表彰优秀商户,最终评定出10家五星级“普惠金融服务站”,对这些星级商户在全行相关业务办理上,给予倾斜优惠。
动态考核、提升效能,
聚焦商户绩效“痛点”
科学量化考核。根据普惠金融服务点的类别,分别设立智能点商户季月均交易笔数不低于1000笔、综合点和支付点商户季月均交易笔数不低于250笔的考核目标值,低于阈值的不予通信费与业务量补贴。在此基础上,总行电子银行条线正着手完善服务站管理办法,拟将支行对服务站的日常管理维护纳入支行年度经营目标考核,进一步增强刚性约束与管理。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一方面,对达标商户按照取款、转账、消费予以1元/笔奖励,缴费予以0.2元/笔奖励,进一步规范通用补贴标准。另一方面,通过设立超额补贴,智能点季月均交易笔数超过1000笔,超额部分按照每笔补贴标准增加50%,综合点和支付点季月均交易笔数超过250笔,超额部分按照每笔补贴标准增加50%,切实实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动态考核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