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镇江农商银行始终坚持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提升金融服务质量,致力于把服务融入每一个细节,做镇江老百姓家门口的银行,让有温度的金融服务走进群众,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找准“落脚点”办好群众“急事”
丹徒区是农业大区,辖内世业村、卫星村主要以种植业、家庭农场为主,也是两村农户主要经济来源。前期积极通过与两村村“两委”积极联系对接,镇江农商银行了解到两村整体人员情况、农户生产经营情况。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该行派出人员逐户上门了解实际情况,建立较为完善的整村授信农户信息档案,最终将两村确定为“信用村”,并累计建档1448户,对符合条件农户授信15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两村种植户当前亟须资金难题,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享受到贴心的金融服务。
“感谢镇江农商银行的上门服务,有了这份授信,我种植草莓急需用钱的时候再也不用发愁啦,你们真是老百姓的贴心银行!”世业村信用户潘文香称赞道。
“上门服务”是客户口中最为共同、最为高频的词语。将服务送上门、把资金送到户,一直是该行最朴素的服务。把服务挺在最前面,打造优质的金融服务,无疑是镇江农商银行在竞争中占据关键优势的不二法门。截至8月末,该行完成丹徒区80个行政村的评议授信工作,建档21.84万人,授信4.94万户,授信金额超54亿元,授信面达100%。
理清“连接线”解决群众“难事”
为让“特殊”的客户享受到“特殊”的服务,镇江农商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努力打造“绿色服务通道”,扎扎实实地为每一位客户解决困难,积极践行农信人的初心和使命。
“63年前的老存单了,我都担心这笔钱不翼而飞,没有想到能这么顺利地取到钱,镇江农商银行真是老百姓值得信赖的银行,让我们放心暖心!”陈先生略带激动地说。
近日,陈先生拿着三张泛黄的手写存单来到镇江农商银行姚桥支行,他告诉工作人员,这是他父亲1958年为即将出生的自己和弟弟存的一笔成长基金,父亲一直将存单珍藏在老房子的箱子里,直到弥留之际才将存单的事情告知兄弟俩。柜员温晴接过这张赋予厚重年代感的存单,立即进行账户信息查询。然而尝试多种方法后,仍然在系统中查询不到相关记录。姚桥支行运营经理唐银也犯了难,60多年,经历了行社分家、股份制改革、多次柜面操作系统升级、处理程序变更、人员更迭等,加上陈先生存单开户的证件信息和现在的身份信息不一致,无法直接兑付该笔存款。
“有什么问题吗?钱不会取不出来吧?”陈先生显得很担心。“您放心,钱存在镇江农商银行,我们就一定会负责,尽快为您处理好!”见此情景,唐银赶紧安抚,并留下了老人的联系方式,并承诺会尽快查出结果并及时告知进展。不管多难,都一定要为客户负责!唐银立即将此事向上级行汇报,总行法务合规部总经理王志芳立即安排专人负责老存单的原始凭证调取。经过两天的调阅档案,终于从海量的旧档案资料中找到该笔定期存单的原始档案凭证,并与陈先生取得联系,赴姚桥支行指导工作人员支取三张存单。顺利支取了父亲留下的1.4万元本金和利息的陈先生连连感谢,对该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业务能力赞不绝口。
提升“服务力”办好群众“小事”
今年7月的一天,王阿姨来镇江农商银行丹徒支行汇款20000元,汇款期间一直接听电话,并询问怎么操作。大堂经理感觉有疑,询问分析后打断客户接电话,劝阻客户谨慎汇款。王阿姨称,自己孙子被人控制一定要汇款。凭借职业敏感性,大堂经理认定为电信诈骗,耐心劝说王阿姨不要汇款,并第一时间和客户家人取得联系。为避免老人私自离开后再次汇款,在等待其家人来网点的过程中,大堂经理向老人耐心地讲解防范电信诈骗金融知识,最终成功阻拦该笔电信诈骗,有力维护了客户的合法权益。“防范电信诈骗,工作认真负责。感谢镇江农商银行!”客户送来的这面锦旗不仅是对网点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鞭策。该行将继续把“适老”金融服务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在学用结合、排忧解难中做实做细老年人金融服务工作。
镇江农商银行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具体实践,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金融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