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东吴教育培训官网! 全国总部:025-83692169 | 文章地图 | 栏目地图
东吴教育左侧固定
找客服
找资料
找试题
找app
当前位置: 东吴教育培训 > 备考资料 > 行测(EPI) > 言语理解 >
2020年银行秋季校园招聘考试言语理解例题(22)
时间:2019-11-08 16:11   来源: 银行招聘网
208
重要提醒:本网站所发布内容为转载资讯,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内容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凡私自告知添加联系方式、保证无条件入职、收取各种费用等信息,请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上当受骗造成各种损失。
  2020年银行秋季校园招聘考试言语理解例题(22)
  不少学生的家长都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学校举办的假期补习班,明明是正常教学时间里上的课,却偏偏要挪到假期时间来补习,而且收取的费用相当可观,学生们不去还不行。这种行为虽然与“有偿家教”无涉,但却是典型的“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对这样恶劣的乱收费行为,地方教育部门本身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试问,教育部门出台的新“师德规范”能规范得了吗?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内容是(  )。
  A.各种形式假期补习班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B.新“师德规范”无法完全杜绝五花八门的“有偿家教”
  C.地方教育部门对乱办补习班、乱收费行为的无视
  D.当代教育方式仍然以应试为导向,而非素质教育


 
  答案: B
  解析:
  根据提问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属于分-总结构,材料首先描述了“补习班”的现状,由此引出地方教育部的纵容,进而质问教育部的新“师德规范”。材料由“补习班”层层推进,最终落脚点指向教育部的新“师德规范”,最后一句反问进行总结。
  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A项只是描述现象;C项不是材料的观点,且”补习班“现象不仅是应试教育的折射;D项没有抓住根本,材料的最终指向是教育部的新”师德规范“,而非地方教育部。故正确答案为B。
  A、C项只是在描述观点之前的现象,不是材料的观点。D项不是文段强调重点。
 
※     ※    东吴教育精品课程定制       ※

笔试课程

 

  热点免费领取真题
  热点速度框定考试范围和重点的视频课程
  热点网申指导(一对一)  
  咨询在线老师:
  耿老师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秦老师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上课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太平北路120-1号东吴教育
    最新招聘
    热点资讯
     
      联系方式
  • 客服电话:025-83692169
  • 考试QQ群:577523122
  • 网站客服: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