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农商银行书写服务“三农”新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同样改革开放也是改变中国金融、特别是农村金融的关键。
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睢宁人热情好客、重情重义的良好民风。睢宁农商银行就是一家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银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改制以来,睢宁农商银行坚守战略定位、深化金融服务、强化风险防控、注重内生驱动,在新时代书写着农村金融的独特篇章。截至2018年11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达182.57亿元,贷款达131.11亿元,分别比改制前增加118.13亿元、69.58亿元,增幅分别达183%、113%,存贷款规模稳居该县金融机构第一,是该县唯一存贷款双破百亿元的金融机构。连续三年在省联社劳动竞赛中获奖,获得徐州市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徐州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坚持“顶层设计”,实现战略定位之变。一是党建引领不放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公司章程,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完善党委统揽下的公司治理机制,明确党组织在经营管理决策、执行和监督各环节权责,使党组织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战略定位不动摇。面对社会经济、金融形势发生的剧烈变化,以赵国才为班长的党委班子确立了“管理在先、风控优先、服务当先、发展争先、创新促先、文化保先”的六先原则。进一步坚持战略定位,优化经营理念、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形成“一体两翼双足”战略规划的总体方案、“四个银行”建设标准,细化战略规划实施路径、过程和措施,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以实现“核心业务价值、中间业务价值、自身服务价值、社会责任价值”的相统一,走质量型、效益型、持续型的健康平衡式发展道路,让睢宁农商银行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坚持“回归本源”,实现服务实体效能之变。一是打造“阳光信贷”升级版。以“支农、支小、支散”为重点,以“三联三包三达标”工作内容为抓手,有步骤、有条件地开展 “回头看”、主体确认和达标验收工作,持续打造“阳光信贷”升级版。截至今年11月末,累计采集客户信息20.99万户,授信19.29万户,各项贷款户数5.97万户,比2012年末净增2.7万户,增幅82.57%。二是打造线上“惠宁小贷”平台。为顺应互联网经济发展新趋势,以前期“百村万户”工程开展以来沉淀的20.9万客户、缴纳住房公积金的3万余户公职人员、缴纳社保的5万余户城市工人数据为基础,创新、研发和搭建“惠宁小贷”平台,实现“3分钟到账”。 截至今年11月末,实名注册户数已达到16.02万户,签约户数8402户,签约金额9.75亿元,用信户数7072户,用信金额6.16亿元。
坚持“管理在先”,实现风险防控能力之变。一是注重合规建设,加强基础管理。围绕省联社合规建设三年规划要求,配合风控体系的有效运转,组织修订完善135项规章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制度体系,为依法合规经营、风控体系有效运转提供重要依据。上线合规管理系统,对流程图各节点的风险点和岗位进行了关联,推动风控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二是注重压控结合,严防信用风险。坚持“适度授信、统一授信、审慎授信”的原则,强化授信管理,防控集团关联客户授信风险,防止过度授信,对单一集团客户和全部集团授信集中度要严格控制在监管规定之内。提升专业化清收管理水平,向不良资产要效益。以“见人、见钱、见权、见责”的“四见”为原则,着力开展不良贷款清收劳动竞赛,有力塑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坚持“内生驱动”,实现改革创新基础之变。一是全力推动“创新促先”。围绕建立的64个创新课题,成立金融创新兴趣小组,积极引入新技术、采用新策略、构建新组织、开拓新市场,将创新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嵌入该行经营发展、提质增效的每个环节。目前创新课题中的大数据平台、全新信贷系统、社保卡管理系统等40个项目已实施落地,有效地满足客户的多样需求,提高客户黏度,提升本行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全面落实 “文化保先”。以“文化保先”为落脚点,组织开展演讲、篮球、植树等各项文化活动,逐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发展,建立系统性、规范性、整体性和长期性的企业文化,着力打造转型发展“特而精”、建设形态“小而美”、运作机制“活而新”的文化品牌。
当前,银行业整体经营环境正发生明显变化,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综合大考”。为有效应对挑战,睢宁农商银行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民营经济和落实省联社及监管部门要求为引领,推动“一体两翼双足”战略规划深入实施,全面加快“四个银行”建设,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收入结构,持续推动该行科学转型、提质增效,力争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