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东吴教育培训官网! 全国总部:025-83692169 | 文章地图 | 栏目地图
东吴教育左侧固定
找客服
找资料
找试题
找app
当前位置: 东吴教育培训 > 全国银行资讯 >
银行“战疫”危与机
时间:2020-02-18 15:45   来源: 银行招聘网
  银行“战疫”危与机
  临近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而来,随着疫情的不断扩散,对经济金融的正常秩序形成了较大的冲击,经济“稳增长”的压力加大,对监管层的货币政策选择有较大的影响。
  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此次疫情所处的经济周期与“非典”时期明显不同。2003年“非典”时期的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消费升级高速增长阶段,经济运行处于快增长轨道,“非典”疫情尽管对经济运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整体影响较为有限。随着“非典”疫情的结束,后续经济依然维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动力。
  当前,国内经济正面临周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下行压力较大,2019年11-12月,经济的阶段性企稳呈现弱复苏,后续增长景气度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相比2003年,国家应对此次疫情的防控措施全面升级,相继采取了延长假期、“封城”、居家隔离以及加强公共场所管控等手段。因此,参考2003年“非典”时期的经济表现来看,此次疫情将会对 2020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程度可能会高于2003年“非典”时期,但持续时间需要视疫情控制情况做进一步的判断,预计仅为阶段性影响。
  货币政策随经济环境而变
  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非典”时期货币政策总体宽松,紧缩步伐放缓。面对突发的“非典”疫情,央行货币政策出现紧缩停滞,边际收敛的步伐有所延后,随着货币政策的调整,金融市场也呈现出适应性的变化。虽然“非典”并未造成全局性的影响,但在局部上对金融活动形成了冲击。
  从“非典”的历史经验来看,根据安信证券的分析,预计此次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第三产业将受到显著冲击,相关行业出口订单明显减少。根据“非典”时期的表现,疫情影响较大的是第三产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第三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和贡献率分别为53.92%和59.40%,远高于2003年“非典”时期的水平,疫情对旅游、客运、商业、教育、住宿和餐饮等行业的冲击可能会更大,部分相关行业出口订单可能会有明显减少;
  其次,中小企业延迟复工导致生存压力加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随着各地防控疫情力度的升级以及春节假期的延长,企业复工节奏不一,在春节假期结束后,各地可能面临“用工荒”的问题,特别是疫情较为严重的湖北、广东地区,生产配套资料短缺、交通运输阻滞等问题将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就业形势可能恶化;
  第三,2020年一季度,消费景气度将出现明显下滑。随着疫情的蔓延,将对居民消费造成直接影响。不过,当前线上消费渠道比2003年明显提升,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疫情影响形成一定程度的对冲,但考虑国家采取了比 2003年“非典”时期更为严格的管制措施,而此时正逢传统的假日消费黄金周,预计消费降幅可能会较大;
  最后,住房销售将出现下滑。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管理目标,2020年年初以来,全国多地出台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包括实施新房补贴、放宽落户政策、放宽公积金提取流程和提取额度等。受此次疫情的影响,一季度房地产开工、销售将面临一定的冲击,并会影响到地产企业的现金流和拿地意愿。
  经济活动的变化必然要反映在货币政策上,这主要体现在宽松延续、定向调控、降低成本以及直接降息等层面相机选择的可能性。
  根据2003年“非典”时期货币政策应对疫情的经验来看,安信证券对下一阶段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给出四个方面的研判:
  第一,宽松态势仍将延续,整体流动性较为充裕,资金利率将边际下行。回顾2003年“非典”时期的货币政策操作,央行本应在经济过热和货币信贷高增时,适度采取对冲政策,但“非典”疫情使得央行将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延后至三季度落地。结合当前形势来看,2020 年年初,央行一系列操作(如降准0.5个百分点、存量浮动贷款利率换锚)显示出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决心,货币政策整体基调是宽松的。而此次疫情将冲击到一季度整体经济运行,在局势尚未明朗之前,央行货币政策宽松态势不会轻易变化。
  受此大额支付系统延期开启的影响,在春节假期后市场将面临较大规模的资金集中到期,而2020年春节假期的延长以及部分居民需居家观察14天等措施的施行,将使得现金漏损因素对流动性的负面影响较往年更长。不过,考虑到2月份纳税申报期限的延后(至2月24 日),月度例行缴税对流动性的紧缩效应有望得到缓解。根据央行的安排,节后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动性,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将出现边际下行。
  目前,央行对于银行准备金的考核规则为旬超额备付日均值不能透支,单日下限透百分之一,此外,对于准备金报送材料同样有时限。近期,央行宣布将提升准备金考核的容忍度,此举旨在应对疫情对流动性的冲击,确保银行在停工期间依然能够有效满足各项支付需求,预计央行对于银行超储率透支的容忍度可能会有所提升。
  第二,定向结构性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的定向结构性支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通过专项再贷款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医用、生活物资生产等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行业;其二,对于疫情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如湖北地区),将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其三,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而出现还款困难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或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一方面要求金融机构适当予以展期或续贷,并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另一方面,将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加大对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引导其提升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
  第三,LPR下调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升,降准和MLF利率下调依然可期。与“非典”时期不同的是,2003年,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轨道,“非典”的蔓延并未改变经济高速增长态势。而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2019年11-12月也仅仅只是阶段性的弱企稳,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此次疫情的局部蔓延将会对一季度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年初经济“开门红”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扩信用、降成本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升。
  央行将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同时考虑到1月LPR维持不变,且一季度没有MLF到期,预计央行或将在2-3月份新增MLF操作中择机下调MLF利率,后续降准操作依然可期,在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和政策红利的呵护之下,LPR也会随之大概率下调。需要强调的是,MLF利率和LPR下调并非完全由于疫情所致,即疫情蔓延与当前货币政策的宽松并不是一一映射关系,在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本应加强逆周期调节,而疫情的局部蔓延使得降成本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升。
  第四,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排除央行会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在1月16日的金融数据发布会上,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LPR改革后,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提高,存款基准利率还将长期保留,继续发挥存款基准利率作为中国利率体系压舱石的作用;同时,央行对于存款基准利率会根据国务院部署、综合考虑物价等情况适时适度调整”。从上述表述不难看出,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也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可选项。目前,制约存款基准利率调整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避免出现“走老路”的现象;二是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三是通胀水平总体较高。
  不过,根据安信证券的分析,首先,虽然目前通胀水平较高,但随着疫情后续的缓解以及翘尾因素的消退,CPI在二季度有望趋于回落。其次,若GDP增速跌出容忍区间(比如跌破6%甚至更低),不排除央行会祭出“压舱石”下调存款基准利率;最后,考虑到一般存款在商业银行负债中的占比达70%左右,尽管监管层近期加强了对结构性存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以及智慧存款的管控,但总体效果较为有限。因此,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目标导向下,加强对银行负债成本管控是当务之急,未来不排除央行会下调存款基准利率,此举将对银行负债成本形成明显改善,LPR也将带动贷款定价出现明显降幅。
  信贷需求阶段性下降
  目前,总体来看,此次疫情对银行业的冲击相对间接,但我们仍需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银行的主动支持。假期很多银行发布了对疫情防控的支持举措,比较重要和有代表性的一条是“湖北省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贷款,在现行基础上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假设所有银行均采取这一做法,测算结果显示,对2020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速的负面影响约为0.15个百分点。
  第二,企业延期复工、民众深居简出可能导致一季度有效信贷需求下滑,从而拖累银行一季报的扩表节奏和营收增长。“非典”疫情扩散的2003年二季度,信贷增速还是持续上升的,上市银行的季度业绩指标也未发生明显波动。但彼时经济形势向好,与当前的宏观背景不可比拟,此次疫情可能会导致一季度信贷投放不达预期。假设一季度末信贷增速降至 11.5%,经测算将拖累银行业一季报净利润增速0.4个百分点。不过,一季度被抑制的信贷需求大概率会在后面得到释放。就全年来看,疫情对银行业利润增速的影响将远小于此。
  第三,银行资产质量的潜在恶化。2003年“非典”期间,根据测算,上市银行不良生成率及信用成本的前后变化并未发生显著波动。考虑宏观经济今非昔比,保守假设情景下,2020年银行业信用成本因受疫情影响而提升3-5BP,对银行业利润增速的负面影响在1.7-2.8个百分点。
  综合考虑上述三方面的潜在影响,在最悲观和保守的假设下,此次疫情对2020年银行业利润增速的负面影响不超过3个百分点。因此,疫情使得经济活动放缓并形成一定的冲击,冲击力度的大小取决于持续时间,将形成一定程度的阶段性负面影响。下一阶段,需要多措并举扶持实体经济,形成多方合力,而并非单方面让银行让利。
  具体来看,经济下行叠加疫情的影响,一季度信贷需求是否会再度转弱?
  疫情造成的经济活动放缓可能影响2月份信贷需求,企业短期流动资金安排将受到疫情的干扰,部分行业资金需求将有所减弱,基建融资支柱作用将增强,地产融资调节回旋余地加大;个人住房按揭和消费信贷可能受到阶段性冲击。但短期疫情很难改变企业中长期投资决策,零售信贷也依然是下一阶段银行发力的重点,待疫情平稳后预计信贷需求将有所复苏,全年投放稳定。
  除了零售信贷外,市场化程度更高的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更值得关注,而适度的需求刺激政策有助于稳定经济活动。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部分行业需求会有所减弱,但对公信贷领域的基建与地产未来仍是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
  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以来,银行业新增贷款主要集中于以下领域:1.与基础设施投资相关的交通运输、水利、公用基础设施等领域;2.个人信贷主导的住房按揭、信用卡和个人综合消费贷款;3.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也录得较好的季度环比增速。新增贷款的增长点与此次疫情的冲击部分相关,其中,批发零售(占贷款存量的9.1%)、住宿餐饮(0.7%)、物流运输(8.6%)、文化旅游(0.4%)等行业受疫情的影响偏大(贷款占比为2018年年末数据)。
  从大中型企业的贷款需求看,前期信贷投放较大的领域多为政府和准政府项目,1月对公信贷“开门红”主要投向这些领域。此类贷款政府具有很强的主导性,在当前全力对抗疫情期间可能会有所放缓,尤其是在民航、铁路等大中型交通运输行业,贷款需求可能受到抑制。但是,随着疫情的逐步解除,传统“铁公基”领域的投资将再度启动,同时在公共医疗卫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信贷需求也有望启动较快增长。
  对工业企业生产而言,2019年四季度以来,工业增加值较快的行业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这些行业增长的动力主要源自于技术进步带动的居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推动高科技制造持续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短周期企稳带动部分传统行业补库存需求。
  尽管工业增长的长期动力不会受疫情的影响而改变,但疫情可能影响企业订单的签订和交付,增加库存或减少产量,区域人员隔离的政策亦可能造成产业链供应的不稳定,这些都会影响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短,企业投资决策不会因为短期冲击而改变基本趋势,以计算机与通信产品制造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智能制造产业,投资需求较为稳定,仍是下一阶段的中长期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
  就房地产企业融资而言,2019年四季度,房地产企业贷款增量占全行业新增贷款比例仅为1%,房企融资坚持了“稳中从紧”的政策基调,广义口径房地产贷款增长占比继续受控。2020年1月,受年初因素信贷额度充足的影响,房地产企业贷款增势较好。下一阶段,随着住房销售的放缓、按揭信贷需求的下降,房企现金流压力可能将有所上升,在房地产融资政策不出现大幅转向的前提下,预计房企表内贷款的回旋空间将有所加大。
  回顾2003年“非典”时期,五一前后购房旺季的活动被迫中止,住房租赁行为被严格限制,新增个人住房贷款需求被延迟;但另一方面,“非典”促进了个人出行方式的改变,乘用车销售快速增长。“非典”之后,各类居民消费贷款快速增长。2003年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占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40%左右,远大于当时存量房地产贷款占比的18%,2003年全年按揭贷款同比多增达到30%。“非典”并未改变居民购房和汽车消费快速增长的趋势。
  安信证券认为,当前疫情对零售信贷的影响可能大于对公领域,不排除零售信贷需求的阶段性下降。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在住房信贷方面,根据克而瑞发布的2020年1月房地产公司销售数据,春节因素使主流50家房企销售额1月同比负增长10%;进入2月,疫情快速扩散将拖累房地产购买需求,中房协和各地政府要求房企暂停售楼处销售,由此可能造成2月住房按揭信贷的增长压力。
  其次,在其他居民信贷领域,疫情引发居民对文旅、餐饮、教育、休闲娱乐等支出大幅度减少,推迟了耐用消费品购买,隔离措施减少了居民在外吃饭和出门购物休闲等活动,这都导致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信贷需求可能因此减弱。
  综合判断,短期内,零售信贷需求可能因疫情印象而阶段性转弱,但拉长时间轴来看,零售信贷仍然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截至2019年年末,金融机构个人消费性贷款规模达到45万亿元,其中,按揭贷款30万亿元,其他消费类贷款15万亿元,消费信贷增速显著快于行业平均。进入2020年,1月零售信贷增长良好,预计2月阶段性偏弱,但全年增速预计仍高于行业整体。由于“低风险、高收益”的特征,消费信贷仍将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按揭贷款和场景化特征突出的线上消费类贷款是投放重点,其贷款定价体系也有下行空间。
  政策对冲防阶段性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影响宏观经济和企业运行,对银行业资产端收益率(息差)和资产质量形成一定的压力,从而对银行业业绩形成负面影响。从宏观周期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仍处于转型探底的过程中,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类产业占比上升,区域经济关联度和经济复杂程度也在提升。
  当前政策环境趋势和2003年有类似之处,但政策弹性和空间低于2003年,潜在压力和复杂程度也高于2003年。从后续政策推演来看,疫情冲击导致政策逆周期诉求增加,而短期来看,稳杠杆和抗通胀的压力仍在,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境地。根据广发证券的判断,预计短期内稳经济逆周期诉求占主导,同时考虑到稳杠杆和抗通胀的诉求,后续货币政策可能更多偏向引导利率下行,而货币信用量的增长可能维持中性水平。
  如果政策面上仍延续前期MLF降息引导LPR下行的模式,对银行业来说,降息对资产端的影响更大,息差压力凸显,这一压力预计在2019年四季度银行业绩上已经开始显现。如果监管层考虑到银行业的承受能力,未来政策面的变动方向包括存款基准利率调降、对现金类理财和基金产品监管从严、发布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政策正式发布的时间点等。
  根据广发证券的测算,如果全年名义GDP增速受冲击1个百分点,银行业资产端收益率下行约28BP,假设政策放松能通过银行负债端降成本的方式对冲掉一半的负面影响,A股上市银行营收增速下降约7个百分点,考虑到拨备回补和成本控制,预计利润增速下降约5个百分点,不同类型和业务结构的银行受到的影响有所不同。就行业内部而言,不同区域、行业受到疫情的冲击有所不同,从而对不同银行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大体来看,预计中部区域、餐饮旅游服务、批发零售、小微等业务风险暴露较大的银行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大,具体冲击程度需要看各类业务资产的占比和疫情持续的时间。
  借鉴2003年“非典”时期的经验,在“非典”持续阶段,部分疫情严重地区的金融活动将受到明显的冲击,金融企业在业务推动、市场拓展、存贷款增长等方面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区域信贷与金融活动可能会出现分化。
  从区域信贷的形势来看,2019年,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同比增长10.9%,其中,湖北省增速为11.9%,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全国不同省份信贷增长和当前疫情病例分布的情况来看,经济活动、信贷投放与人口移动、疫情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初步判断,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在疫情持续期间,金融机构金融活动也会因此受到较大的影响,其经营行为、信贷收支和业务拓展会受到相应的冲击,预计2-3月湖北地区存贷款增长可能出现明显回落。
  一般而言,小企业经营压力受疫情的影响程度更大,从而对相关银行的资产质量形成潜在的压力。
  由于疫情对小企业的影响面较广,未来影响主要取决于疫情管控、经济修复和政策支持力度。目前,中国经济结构第三产业占比远高于2003年“非典”时期,占GDP比重从2003年的42%提升至2019年的53.9%。其中,第三产业中民营企业是主力,聚集了大量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旅游、交通、娱乐、零售、餐饮等第三产业受到最直接的影响。当前,企业正常的经营生产计划被打破,但工资、房租、利息、税收等刚性支出却并未停止。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且相关影响已有所显现,其中,餐饮、娱乐、酒店等春节期间营收占全年比例较高的行业受冲击最为明显,湖北等疫情较为严重地区的中小企业面临的流动性困难增加。中期来看,若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随着企业复工及需求反弹,对小企业的负面冲击将会逐步缩小。但如果企业复工节奏进一步受到疫情牵制,小企业现金流枯竭压力将大大增加。
  从2003年“非典”期间亚洲其他地区对小企业的扶持举措来看,主要集中于提供低息或免息信贷、小企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或者降低各类综合费用开支。日前,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银发〔2020〕29号),提出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的优惠金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加大融资支持、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允许展期或续贷;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等。从2020年全年来看,金融机构对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只会增强,不会减弱。但在面临阶段性冲击时,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加大又是不争的事实,需要各方包括金融机构在内加大对其风险容忍度,与企业“共克时艰”。
  与此同时,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压力增加也不容小觑,尤其是此次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内农商农信资产质量压力的增加。目前,湖北省占全国GDP的比重为4.3%(截至2019年三季度的数据),其中,旅游、餐饮、零售、交通、文化、教育、娱乐等行业受到直接冲击影响较大。湖北省内地方法人商业银行共有4家,分别是湖北银行、汉口银行、武汉农商和湖北省农信联社,数据显示,前三家银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93%(2019年三季度)、1.99%(2019年一季度)、3.59%(2018年全年),湖北农信联社未披露相应数据。湖北本地法人银行机构总体不良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列全国前1/3,但中小企业信贷相对较多的农商农信机构可能因疫情因素导致资产质量压力加大,抗风险能力相对偏弱。
  除湖北省外,从当前疫情蔓延的态势来看,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流入量相对更大,新发确诊病例更多,但这些地区自身经济基础较好,企业自身活力也较强,预计疫情对这些地区内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不构成较大幅度的影响。疫情对银行业资产质量影响总体有限。
  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不同于其他自然灾害,其不构成物质灭失,对经济的影响更多作用于恢复力强的第三产业上,待疫情得到控制后,这些行业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甚至还会因为补偿性效应而出现更好的增长。但短期内,我们需要的重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性贷款,需要金融机构与企业“共克时艰”。
  根据“非典”的历史经验,经济自身基本面和疫情持续时间是影响经济和银行经营的重要变量,疫情持续时间过长或出现较大规模蔓延对经济冲击加大,宏观经济复苏可能中断,银行信贷活动放缓,规模增长将受到拖累,而持续对实体经济让利,银行业盈利可能受到影响,银行业资产质量再度承压。如果小微企业贷款受疫情影响出现大规模坏账,或者因疫情而影响居民端收入,个人经营性贷款、消费金融领域不良出现明显上升势头,可能使银行资产质量面临较严峻的考验。
  为进一步对抗疫情冲击,金融领域有必要适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日前,央行潘功胜副行长在答记者问时指出:“通过加大融资支持、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而贷款利率的下调,涉及适度的需求刺激和为企业减负,需要更多体现“三方让利、三个一点”,即:银行让利NIM降一点、央行让利政策放一点、储户让利收益少一点,以此来共同促进实体经济恢复,不是单方面削弱银行。而控制银行体系负债成本(包括降低法定存款利率等手段)有助于稳定银行经营,2020年全行业经营预计依然“不温不火”。
  总体来看,疫情终将是阶段性冲击,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可能承压,间接影响银行信贷需求、资产定价、资产质量等要素。预计银行行业经营总体稳健,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仅疫情严重地区银行经营受影响的可能性偏大。此外,此次疫情所形成的阶段性冲击,主要是通过经济活动减弱间接影响银行体系各项运营指标,而宏观动态对冲宽松性政策则会力保2020年全年经济“稳”在合理区间。
    最新招聘
    热点资讯
     
      联系方式
  • 客服电话:025-83692169
  • 考试QQ群:577523122
  • 网站客服:网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