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转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而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下,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受到广泛关注。数字化改造的范围、深度、广度越来越突出,遇到的挑战和实现的突破在不断地刷新着人们的视角,在这样的环境下,昆山农商银行作为庞大金融体系中的中小银行又将如何应对?
换“心”出发才能焕新出发。今年8月8日,昆山农商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正式上线。这不仅是系统的更新迭代,更让该行的核心系统在全国同类银行中处于领先地位。随着新核心系统的上线运行,该行业务性能大幅提升:日均交易量达300万-400万笔,单日峰值800万笔;社保批量代发从7小时缩短到97秒,提升260倍;日终跑批从3小时缩短至10分钟,提升18倍;结息日跑批从7小时缩短至28分钟,提升15倍。
这次换“心”是全行IT建设史上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系统超过200个,不仅需要做好基础IT架构的搭建、业务功能模块的开发,还要在繁杂、庞大的系统中完成高质量的数据迁移,保证业务连续性,其间启动多轮SIT、UAT测试,多轮投产演练,每一轮测试均带存量数据测试,项目建设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难度之高前所未有。
数据驱动带动“大脑”领航。昆山农商银行在升级换代新核心系统的基础上,更新打造了全新“A级机房”数据中心,占地总面积2550㎡;配置了主用功率为1800kW的柴油发电机3台;2500kVA的变压器4台;IT负荷UPS 13台;后备蓄电池1080节;数据中心安装风冷型精密空调42台,并按照2+1模式配置在各主机房中。除此之外,全新数据中心还配备电力监控、动环监控等检测系统,使用过程中能及时上报故障信息并发出声光警报。在全新的数据机房的保障下,该行的数据驱动能力在服务客户和数字化转型上加速快跑。
过硬团队保障“敏捷开发”。银行数字化具有动态多变的特征,热点和技术在不断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减少无形耗损、推进敏捷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为在科技侧实现迭代交付,昆山农商银行试点电子银行、统一支付等多个项目后,最终实现研发与测试融合,通过管理、技术实践的导入及工具平台的建设提升产品交付的响应力。内部建立研发与测试融合的团队,通过scrum迭代运作、kanban可视化管理,构建工具技术平台,对需求、进度、持续集成管理,推选出一批敏捷教练种子,打造团队的学习型文化,营造转型的标杆效应。
运用工具挖掘最大成效。在风险防控方面,昆山农商银行引入OCR识别技术,对票证、凭据、证件、签名等进行自动识别,替代人工录入,并结合系统控制优化流程,达到提升业务处理效率,防范风险的目的。在便捷融资方面,该行推出了“小微企业税捷贷线上融资”项目,基于涉税信息,运用生物识别、大数据等技术对诚信纳税的优质小微企业发放30万-200万以内的信用贷款产品,助力纾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外汇管理方面,该行开发“外汇智能检测查询”项目,使用RPA机器人替代了传统的人工对外汇管理系统上的数据进行监测,大大缩短了业务流程处理时间,该项目还获得了“中国RPA+AI开发者大赛”三等奖。
搭建平台助力协同办公。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平台生态思维,通过平台服务让服务客户达到无缝衔接。昆山农商银行建设开发的协同办公平台,实现了移动端企业微信、内网聊天工具相辅相成,并整合管理驾驶舱、云端学习、企业邮箱、智能财务系统等工具,真正推动了前、中、后台的高效融合沟通。
不做“年报里的金融科技”而做“客户心中的金融科技”,这是昆山农商银行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中的深切感悟。紧跟政策导向和时代发展,围绕百姓生活和客户需求,将科技赋能落地落实,让农商力量对接科技金融,这也是该行在“数字化、智能化、轻型化”的转型之路上的初心和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