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农商银行:【防范电信诈骗】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识骗能力
随着社会和科技不断进步,不法分子的行骗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侵害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既有对传统诈骗花样的“升级改造”,也有利用社会热点问题设下的新骗局。通俗地说,就是流行什么,他们就把主意打到什么上面,消费者须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避免自身权益和财产受到损害。
1
披上“新冠疫苗”的外衣
实施诈骗
套路解析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社交软件、网络直播平台等渠道,随机向他人发送私信,谎称有内部渠道可购买新冠疫苗,取得受害人信任后不断向其灌输投资生产新冠疫苗可赚大钱的思想,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平台、App上投资转账。
小贴士
常见疫苗接种诈骗套路有:
1.冒充“政府疾控部门”等相关权威部门、机构发布新冠疫苗信息,引诱消费者点击短信内的非法链接,进入虚假登记注册页面,在受害人填写完姓名、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后,实施电信诈骗。
2.冒充“医护人员”,申请微信好友,以网恋的名义,引诱被害人投资理财,实施诈骗,
3.冒充“疫情防控中心”致电消费者,以疫苗登记为由询问个人信息,或者以手机号涉嫌发布虚假新冠疫苗信息为由,要求前往公安局配合调查,并以“清查资金”为由诱导受害人转账。
4.声称有“私人渠道”,额外付费便能快速拿到核酸检测结果,进而进行非法敛财。
防范方法
1.不要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
这些诈骗短信通常会附上一个精心伪装的网页链接,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官方网站,诱使消费者填写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或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要从正规渠道及官方网站中查询信息。遇到难以分辨的APP或社交媒体账号,可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的“风险自查”模块进行检验。
2.不要轻信陌生号码来电
如遇到所谓的权威机构来电要求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重要个人信息,或要求转账“清查资金”的,一定要查询该机构的官方电话号码,致电核实情况。
3.不要轻信“网友”
不要轻易相信社交软件或投资平台里所谓的“内部人士”“专家”等,更不要直接充值投资,不法分子常虚构所谓的“官方平台”,实则是人为操控,可以通过后台随意修改数据,如发现被骗应立即报警。
2
AI技术难辨“真假美猴王”
套路解析
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诈骗的常用手法有:
1.声音合成
不法分子通过骚扰电话录音等方式提取真实声音,再将获取到的素材进行技术合成,从而利用伪造后的声音实施诈骗活动。
2.AI换脸
不法分子针对实施诈骗活动的目标有目的地搜索其在公共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各类信息,通过人像剪辑技术,制作视频,并利用视频对被害人或其亲朋好友实施犯罪行为。
3.转发微信语音
尽管微信没有语音转发功能,但不法分子可以通过提取语音文件或安装非官方版本软件或插件,实现语音转发,在盗取被害人微信号后,向其朋友圈内的好友“借钱”,并转发之前的语音取得对方信任,进而骗取钱款。
小贴士
面对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型手段的诈骗,我们要牢记以下几点:
1.多重验证,确认身份
在涉及到转账交易等行为时,可以通过主动回拨电话视频等方式确认对方是否是本人,并通过询问具体信息进一步确认身份。在无法确认对方身份时,可以将到账时间设定为非即时到账的模式,以预留信息核实的时间。
2.保护信息,拒绝诱惑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谨防个人信息泄露,不管是在互联网上还是社交软件上,尽量避免暴露自己的信息。对于不明平台发送的广告、中奖、交友等链接要提高警惕,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以免被骗子“精准围猎”。
3.相互提示,共同预防
这些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的诈骗,一定程度上迷惑了很多消费者。对此,消费者在提升自身防范意识的基础上,要多提醒、告诫身边的亲人朋友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高科技诈骗的能力。做好家中老人的防骗宣传工作,提醒老年人在接到不明电话、短信时,不要轻信,及时与家人核实信息,不要一时情急贸然转账。
3
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方法
1.若接到陌生电话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汇款时,要提高警惕,并及时与相关单位、人员进行核实,若遇到家人是特殊身份或存在无法及时联系的情况,要设法与其他亲属或同事朋友进行核实,在多方确认之后,再进行汇款,谨防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2.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后,应尽快做到以下三步:一是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二是及时拨打110报警或者咨询全国反诈专线96110;三是及时准确将骗子的账号和账户姓名提供给警方,由相关单位采取紧急止付等措施。
3.广大消费者可以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国家反诈中心APP能够帮助甄别诈骗电话、非法网站,保护消费者财产安全。
4.要做到“六不”和“三问”:
六不: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不明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
三问:遇到情况,主动问警察、主动问银行、主动问当事人。
|